榜样的力量——施莹丹:用自律自觉追寻人生的自由自在
编者按:
榜样是一面旗帜,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榜样是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为汇聚新时代榜样的力量,充分发挥榜样的引导作用,杭师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特推出“榜样的力量”系列主题推送,以党员采访的形式,鼓励信工学子坚定理想信念,传承榜样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施莹丹
施莹丹
基本情况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算机174班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个人荣誉
2018年12月 浙江省省政府奖学金
2020年12月 浙江省省政府奖学金
2019年11月 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8年5月 杭州师范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
2018年11月 杭州师范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
2020年11月 杭州师范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
2019年4月 杭州师范大学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
2020年12月 院十佳大学生
2019年4月 杭州师范大学优秀共青团员
竞赛经历
2020年8月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
2020年8月 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二等奖
2020年8月 浙江省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
2019年5月 浙江省第十六届“挑战杯”三等奖
2020年5月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赛)三等奖
2018年11月 校第十一届程序设计竞赛三等奖
2018年11月 校第九届服务外包大赛三等奖
2018年12月 院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
2019年12月 校第十二届程序设计竞赛三等奖
2019年12月 校第十届服务外包大赛三等奖
2019年12月 校“希望杯”三等奖
2020年6月 校“互联网+”大赛三等奖
2020年6月 校计算机设计大赛三等奖
2020年6月 院青创大赛一等奖
2020年5月 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立项
2019年6月 杭州师范大学星光计划一等奖、三等奖
科研及项目经历
1.Web开发经历
大二期间,我跟随导师负责开发校企合作项目“智慧阅读平台”。我负责后端开发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SSH框架及SQL Sever。该平台旨在为中小学校打造一个校内阅读系统,避免网络上众多阅读器中参差不齐的书籍和广告有害学生的心智发展。该系统核心功能还包括为语文教师提供阅读类作业发布、批改等功能,以及学生可以在线上完成阅读作业、线上阅读互动分享交流等功能。目前该系统已在上海市鞍山实验中学正式运行,累计服务超过1000名师生。
经过校内阅读平台的研发经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我又继续负责开发另一个校企合作项目“智能少儿编程平台”。在该项目中我作为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整体进行设计和规划,并负责前端开发以及部分的后端工作,项目的前端使用JQuery + Bootstrap,后端使用SSH框架。系统使用Scratch3.0 beta版源码嵌入,用户可通过拖动积木块来构建程序命令,适合少儿编程启蒙教育。目前该平台已有近1000名用户进行在线编程创造与学习,作品库中有近3000份可视化编程作品。
2.数学建模经历
大三阶段,我想尝试更多的方向,试图找到于我个人而言更感兴趣的领域。我开始尝试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研究的课题是“全球变暖对苏格兰渔业的影响”。课题中建立了未来五十年苏格兰附近海域SST预测模型、未来50年内特定鱼类迁徙路径及栖息地变更的预测模型,并完成了一篇7000字的全英论文。
鲱鱼最低生存纬度预测
RCP8.5下苏格兰海域SST变化情况
3.虚拟现实相关开发经历
在与团队合作完成数学建模过程中,逐渐激发了我对分析实际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并建模的兴趣。在之后的半年,我在导师的推荐下,与浙江省博物馆合作,进行“虚拟文物合影系统”的开发。该系统的App端由同专业的研究生学姐完成,我负责PC端的实现。PC端主要功能是实现文物的三维展示和介绍、用户同三维虚拟文物的交互、合影和录像。录制段视频的功能广受博物馆方好评,用户将录制的短视频上传社交平台也为博物馆带来一定的流量。虚拟成像的融合让用户更近距离地观察文物细节,数字化展览方式也让用户能更深入地了解文物的内涵及其时代背景。目前博物馆方对该系统的反馈很好,游客尤其是小朋友对该系统十分喜爱。(系统内三维模型为博物馆方提供,而非我个人扫描建模)下图为合影功能的效果展示:
社会实践
2017年09月-2018年06月 团支书 院一等奖 1 项
2018年08月-2019年07月 全媒体中心外联部干事
2020年06月-2020年10月 计算机一支部组织委员
2018年09月-2020年06月 班级生活委员
2018年07月-2018年09月 Python暑期支教 校一等奖 1 项
采访实录
Q1:前进路上的座右铭
施莹丹:没有自律和自觉,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和自在。
Q2:参加了很多科研、项目以及竞赛,是怎么同时兼顾课程的学习的?
施莹丹:上课认真听,在课后就可以少花精力在课程学习上,把时间留给其他活动。
Q3:学姐是如何接触到竞赛活动的?在竞赛中是如何准备、进行的?
施莹丹:我接触竞赛活动是因为加入了老师实验室参与了老师的横向项目,项目完成后,就拿项目去参加了比赛;另外还有同学推荐理学院的比赛,就和经亨颐的同学一起组队参加了。
Q4:在做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有没有难忘的人或者难忘的经历?从这些宝贵的经历中有哪些收获?
施莹丹:在科研、项目过程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我的指导老师,包括洪立斌老师和徐舒畅老师都教给我很多。有时候选择一个好的指导老师非常重要。在实验室我不光是在编程上有很大的进步,在心态、与人相处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Q5: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想要参加项目和竞赛的学弟学妹?
施莹丹:我建议学弟学妹们最好都加入一个实验室或者参与一下竞赛。完成一个项目从最开始的需求分析到最后的项目结题这个过程非常的锻炼大家。
如果有兴趣参与竞赛的同学可以联系相关竞赛的带队老师,写一份个人简历,老师可能不会细看你的简历,但是有简历就能让老师看到你对待事情认真的态度。如果没有丰富的经历的,可以写上个人优点、擅长领域等。擅长领域的话,以服务外包为例,一个团队大概需要四类人才:编程、文档、美工、答辩,你需要明确你对自己的定位,找自己最擅长的一个方向。
Q6:学生党员在大家看来是一个优秀的群体,学姐是怎么看待这个身份的?
施莹丹:一开始能成为一名学生党员可能是因为我在某方面还不错,但是其实后来,学生党员这个身份反过来能督促我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因为一旦你变得很差劲,就会有声音说这个人凭什么能入党。而在自己变得更优秀后,去帮助身边的同学也能容易点,包括在学习上、竞赛经验上都能或多或少地帮助到有困惑的同学。
学生党员其实也可以说是一座桥梁,更好地连接起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同学如果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通过我们来向学院、学校层面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