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新高,电子竞技博彩 师生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荣获特等奖
10月30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贵州大学承办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圆满落幕。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科创探索与积极备赛,电子竞技博彩 在主赛道参赛的《城市“湿热病”预诊医生——基于城市多维形态的热岛-雨岛效应模拟及调控对策研究》项目拿下特等奖,这是继2013年电子竞技博彩 师生拿下该赛事二等奖后的再次突破。在这次赛事中,信息人也充分展现出挑战自我和勇攀高峰的优良传统。
项目聚焦热岛和雨岛治理,应用多维城市形态表征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为减轻热岛—雨岛效应的生态环境影响提供信息,建立高温和内涝预测模型并提出应对策略,并从城市景观优化的角度为治理城市热岛和雨岛提供策略,助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团队学生一作共发表学术论文8篇,包括中科院一区TOP期刊3篇,累计影响因子44.824;申请发明专利3项,注册软件著作权6项。在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期间,团队承担奥体中心在内的多个场馆内涝预警平台建设,保障赛事的顺利进行。此外,团队成果还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树锋等专家的高度评价。
成绩的背后,凝结着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的汗水与泪水。自校内选拔赛开启以来,在学校团委和学院的有力支持下,大家历时近300个日夜的奋斗,无数次深夜的项目修正,百余次的打磨培训,加上学院学工线老师的倾力付出,项目得以慢慢成型。
据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1989年举办至今,每两年一届,已连续举办十八届。大赛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成为面向最广大青年学子的实践平台、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精神的第二课堂、提升青年学生协作能力和集体观念的有形载体,被誉为当代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本届“挑战杯”竞赛持续推动竞赛改革优化,吸引到全国2000多所高校、40余万件作品和250多万学生参赛。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把两个竞赛作为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也非常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科竞赛为契机,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培养学生对科学和创新的兴趣。本次竞赛后,学院也将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提供有力支撑,鼓励更多的学生来关注科学与创新,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图/文 杨鹏飞)
获奖信息:
比赛名称: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比赛奖项:主赛道特等奖
项目名称:城市“湿热病”预诊医生——基于城市多维形态的热岛-雨岛效应模拟及调控对策研究
指导教师:侯浩、余洁、胡潭高
团队成员:沈楚慧、颜洋洋、边万超、杨可欣、韩思佳、鲁婉婷、林之韵、许林霞